2025/10/02
“尊敬的杨老师好!都说秋天适合思念,其实更适合见面。秋天,我们相聚在这里,怀揣梦想,努力前行!”近日,四川省成都市老年大学迎来2025年秋季学期,声乐班的学员在黑板上写下对老师的爱戴和对新学期的期待。
这是成都市老年大学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温情互动。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。近年来,针对师资力量缺乏以及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、流动性大等问题,成都市老年大学深入贯彻落实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中关于“创新发展老年教育”的要求,推出系列举措,构建“招募—培养—激励”全链条机制,积极培育专业教师队伍,让教师队伍成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“硬核”支撑。
“李老师,下次游学我们还要跟着你出去!”“这次讲解真是太有趣了!”……今年暑假参加“丝路古韵・中亚双国文化探秘”游学的学员们,对10天的游学之旅赞不绝口。大家口中的李老师,是学校“旅游地理”课程任课教师李翀晖。
随着游学热潮的兴起,成都市老年大学开设“旅游地理”课程。在成都某高校任教的李翀晖副教授,是学校结合课程需求引进的专业人才。在成都市老年大学,像李翀晖这样通过社区推荐、高校合作等渠道引进的专业人才还有30余人。
“有人放烟花,有人追晚风,借一缕时光,捧一片星空……”音乐课上,教师李帅波清唱了一首《世界赠予我的》,赢得学员热烈的掌声。李帅波是一位“00后”,今年是他到校任教的第3年。曾有朋友劝他找一个更好的工作,他却说:“我教的是银发人群,干的却是朝阳行业。年轻人的加入能让老年教育行业更有活力。”今年教师节,李帅波被学校评为“2024—2025年度优秀教师”。
目前,成都市老年大学授课教师超250人,40岁以下中青年老师占比达50%,师资队伍逐渐年轻化。
“我觉得好的教学要‘见教材、见自己、见学生’,针对老年学员,我们的教学节奏也要适老化。”今年7月,成都市老年大学举行2025年教师培训会,邀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刘霞副教授,向青年教师讲解说课技巧,为该校即将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做准备。该校还举办理论文章征文比赛,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,用以反哺教学实践。
2025年春季学期,成都市老年大学以系为单位正式成立教研小组,鼓励教师创新课程设计,帮助他们从“执行者”转向“创造者”。例如,“成都历史与成都方志”课程任课教师带领学员组建了一支银龄志愿者队伍,参与成都方志馆讲解工作;“中国舞”和“AI摄影与绘画”两个班级联合开展教学活动,随着一次次快门按下,舞蹈班学员的精彩瞬间被定格,摄影班学员也获得了练习机会。
“二胡声音进晚了半拍,我们再来一遍。”周五下午是器乐合奏班(乐团)的上课时间,近50名学员跟着李宁锐老师一练就是3个小时。合奏班融合了民族乐器、西洋乐器等16种乐器,它的成立是学校、老师与学员“一拍即合”的结果。器乐系教师李宁锐擅长竹笛、萧、陶笛、埙等乐器,经常组织不同班级的学员联合开展活动。在一次活动中,有学员提议成立一个合奏班,大家一致同意,恰好学校也鼓励多样化教学,合奏班便顺势成立,为学员和老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与展示的新平台。
作为激励措施之一,成都市老年大学每年开展教师评审考核,结合学员评价和教务教研部老师的专业评估,对教学质量进行“全面体检”,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。此外,该校每年开展优秀教师评选、赛课等活动,并进行表彰奖励。这些举措让“老年大学教师”成为一份有价值、有温度的职业,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。